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我国轮胎产业的五大发展现状
发布时间:2015/09/21    作者: 无    来源: 本站 订阅

目前,中国已是世界汽车第一生产大国,2014年的汽车总产量达到2370万辆;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00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.2万公里,汽车货运量和客运量分别约占全国运输量的60%和70%;轿车的普及率逐步提高,拉动轮胎内销市场长期稳定发展。

中国橡胶工业协会《轮胎标签制度研究》工作报告中提出,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五大现状。

一、市场规模稳增趋缓,行业经济运行形势面临挑战

在全球轮胎生产中,美国曾多年一直处于首位,日本紧随其后。但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轮胎产业随之登上新台阶,2005年,中国轮胎产量达到2.5亿条,2006年达到2.85亿条,超过了美国的2.23亿条,此后一直保持这一优势,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位。

2010年,中国轮胎业产销量达到近15%的增幅。随后受限于2008-2011年行业高速扩张,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,轮胎产业发展步入结构调整期。从2011年开始,中国轮胎业增幅放缓趋势明显,行业整体增幅保持在5%-10%。

2015年以来,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,轮胎行业开始出现负增长。

二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,兼并重组步伐加快

在中国,规模以上轮胎生产企业总数超过500家,约有300余家生产企业通过了“CCC”强制型产品安全认证。目前,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约有40家,其产量占据全国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,其中轿车轮胎占据国内市场的70%,载重轮胎占据20%的份额。

三、产品技术面临升级压力,环保节能降耗成必然趋势

根据调查结果,30%左右的国产轮胎尚未满足欧盟第一阶段标准;50%左右不满足欧盟第二阶段标准。由于40%的国产轮胎市场依赖出口,国际技术壁垒迫使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升级。

在国内市场上,内资企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严重;中高端产品以外资企业为主,市场供不应求;龙头内资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,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。

汽车整车企业受国家燃油消耗限值、尾气排放控制等强制性政策约束,加上消费者对整车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,高性能、节能环保轮胎产品成为整车企业配套体系的重要一环。

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绿色轮胎,相关政策将集中发力,引导或强制影响轮胎产业发展。

四、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明显,更需深化合作

轮胎企业以整车产品要求和市场需求为第一原则。根据整车及轮胎产品的技术发展要求,进行结构设计、材料配方创新,同时实现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、互补合作,形成战略性技术联盟,是推动国内轮胎企业占据技术制高点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。

橡胶原材料方面,除天然胶外,合成胶品种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已填补较全,尤其是轮胎用的丁基胶和卤化丁基胶,溶聚丁苯胶、异戊橡胶、稀土顺丁胶等合成胶的总产能已达到500万吨(2015年达518万吨)。即使轮胎的合成胶使用比例由现在的40%提高到60%,国产合成胶也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。另外,骨架材料、炭黑和助剂等品种也基本上能满足轮胎生产需求。

在装备方面,从传统工艺的意义上来说,从炼胶到硫化乃至检测设备,国内装备基本上能满足生产的需求,且在“十二五”期间研发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,为“十三五”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。

五、国家加强法规体系引导,行业监管趋严

国家主管部门近年来逐步意识到,轮胎行业在实现高速发展的背后,存在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隐形矛盾,因此,陆续出台引导性宏观政策及强制性监管法规,如《环保法》、《轮胎产业政策》、《轮胎行业准入条件》等,加强对轮胎行业的引导和管理。